海上舊里 - 穿著睡衣逛大街


一條多倫路,百年上海灘

孔公館

老電影咖啡館

內山書店

書店主人內山完造

長老教會鴻德堂

夕拾畫廊取名自魯迅的散文集 " 朝花夕拾 "

天氣轉晴的週日上午,我們來到多倫路的文化名人街.原是日租界和美租界的區域範圍,因為特殊的時空環境,安全又隱密,讓這裡成為左翼文人聚會交流的據點,也是創作的發源地.魯迅,郭沫若,茅盾,丁玲等人都曾在這裡居住過.穿過海上舊里的拱門,不到六百公尺蜿蜒的多倫路,散發出濃厚的文藝氣息.

氣派恢宏的孔祥熙公館,不難想見孔宋家族當年在十里洋場的財大勢大.伊斯蘭回教和西班牙風格的細部紋飾,讓這棟建於 1924 年的白色西式洋樓,更顯得稀有罕見.卓別林駐著手杖的雕像站在老電影咖啡館前面,看著朝花夕拾鐘樓.充滿老上海風情的咖啡館,不時播放著老電影,從無聲時代,黑白電影,阮玲玉,胡蝶,到凌波和樂蒂主演的黃梅調梁山泊與祝英台都有.

內山書店的門口擠滿了一團來自日本的遊客,正專心聽著導遊述說書店主人的故事.民國初年前來中國推銷眼藥水的內山完造,落腳上海多倫路,原本為了妻子開設的書店,以販售聖經相關出版品為主,沒想到因緣際會,遇上了改變中國翻天覆地的五四運動,從此成為傳播德先生與賽先生新思想的場所.憑著過人的膽識,內山先生收留過郭沫若和魯訊,最後和魯迅成為患難摯友.被遣返回日本以後,還參與日文版大魯迅全集的出版,這位熱愛中國的日本友人,早已成為多倫路的永久住民,他那和藹可親的雕像,始終在書店門口招呼來往的愛書人.

做完禮拜聚會的人潮,把鴻德堂擠得水洩不通,這棟上海僅存中國建築風格的基督教堂,是為了紀念美北長老會的牧師費啟鴻 ( George Fitch ) 而命名.由長老教會資助,中國教友捐款所興建的教堂,內部大廳是 Bacilica 形式,外部的鐘樓是重簷四方攢尖頂,外牆則是由青磚砌築,紅色的仿木結構立柱,斗拱和彩繪,則是中國傳統的建築語彙,又是另一次中西文化的交會.

魯迅高談闊論的模樣栩栩如生,他的散文集 - 朝花夕拾,被鐘樓和畫廊用來命名,附近魯迅公園裡面的魯迅墓和紀念館,在在說明了這位中國新文化領導人,在中國文化史的歷史地位.他住在虹口區景云里這一帶長達十年之久,租界區的特殊環境,讓他安心寫作,免於迫害.

我們彎進小巷弄,小市場裡,賣菜的,賣茶葉蛋的,燒餅豆漿店,饅頭包子店,餛飩湯店,上海百姓的生活和台灣其實差別並不大.香氣十足的蘿蔔乾一斤只要兩塊錢人民幣,買回台灣煎菜脯蛋或煮菜脯雞都好吃.穿著成套睡衣上街的男男女女好像也見怪不怪了!據說為了世博會,上海市要宣導市民不要穿睡衣逛大街,我相信很多人會和同情冬季奧運,勇奪短道速滑金牌的十八歲選手周洋,只說了感謝父母,而沒有感謝祖國的栽培,所引起的宣然大波一樣,嗤之以無聊!管太多了吧!


左翼文人

農家自製蘿蔔乾

新鮮蓮藕和千張

里弄裡尋常的百性生活

溜狗買早餐的背影

逛小市場的夫妻

短靴和鮮藍的睡衣還蠻搭的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