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與舊的融合 / Norman Foster / 柏林國會大廈 - Berlin Reichstag

要參觀柏林國會大廈的穹頂,必須先上官方網站預約時段,來訪的當天,除了要出示列印下來的 e-mail 確認信,還要查驗有照片的身分證明,經過安全檢查以後,才可以入內,戒備森嚴.

滿心期待的透明穹頂,備有多國語言的免費語音導覽 ,其中也包括中文,不難想像中國和德國一向友好的關係.戴上特製的耳機,走進地面上的感應位置,就可以同步聽到和看到相對應的建築物和天空線,還有一些關於議會大廈的歷史簡介與改建理念,特別是在環保節能的實際運用上面.

這件新文藝復興式樣的恢宏建築,最早是德意志帝國的帝國議會,可以追溯到 1894 年威廉一世的奠基,威廉二世的竣工,經費主要是由普法戰爭戰敗的法國賠款所支付的.威瑪共和國時期,這裡也是共和國議會的所在地. 1933 年從穹頂竄出火苗的國會縱火案,讓希特勒有了可以對政敵採取暴力襲擊的藉口.

二戰期間,這裡曾經變成碉堡,真空管工廠,醫院.德國戰敗之際,蘇聯紅軍的大旗曾經飄揚在議會大廈之上,可惜今天只有德語的專人導覽,不然還有機會看到蘇聯軍人寫在牆上的謾罵文字,還有被踢損的希特勒檔案櫃.

很難想像冷戰期間,這座意義非凡的建築物竟被棄置多年,周遭土地曾被用來種植馬鈴薯,穹頂毀損不堪,一直到兩德統一以後,大建築師 Norman Foster 由國際競圖中脫穎而出,取得設計權,才有今日新舊融合的樣貌.

這件身世坎苛的國會大廈是認識柏林的起點,循著緩坡而上,聆聽導覽說明, 360 度城市風光盡收眼底,一時之間東西南北似乎有點概念了 ! 如果再仔細觀察 Norman Foster 在環保節能上的著力,以透明材質象徵問政透明清晰 ( 和倫敦市政廳有異曲同工之妙 ) ,那這趟柏林國會大廈穹頂之旅,算是收獲滿滿.

了解德國的第一步
意義非凡的建築
免費的 audio guide
視野一望無際
透明的穹頂也象徵透明問政
要事先上網預約才能參觀
環保節能的設計理念
看得到議會正在進行
遠眺亞歷山大廣場和電視塔



最近在讀 2015 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S.A. 阿列克謝耶維奇的書 - Voices from Chernoby .一位接受採訪的男人,當初曾經隨著蘇聯紅軍凱旋進入柏林,並在議會大廈的牆上寫下自己的名字,可是如今他成了 Chernoby 的受害著,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,關於生命,我不知道該說什麼 ?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