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里左岸的十三行博物館


經過搶救下來的台灣史前遺址

建築師孫德鴻的得獎佳作

有沒有十三行人的後代?

鯨背沙丘視野遼闊

不規則的幾何設計

終於來到八里的十三行博物館,這座看起來不對稱,歪歪倒倒,幾何形狀的建築物,得到很多好評,有人喜歡將它與同年獲獎,李祖原的中台禪寺相提並論,以兩者花費的總工程款相比較,頗有小兵立大功的意味.我在一個非假日的午後來訪,遊客不多,所以能夠細心品味孫德鴻建築師這一件象徵山與海的建築群.

來一趟十三行博物館,你終於知道唸考古系的人在做什麼,因為館內重現考古現場的狀況,透過不同的文化層,來推斷十三行人的生活內容是什麼,這一點很像 CSI ,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,犯罪現場和考古遺址一樣,不能隨便移動,這也是為什麼考古遺址常常需要被搶救,因為一但遭到破壞,就無法重建.

我很佩服鯨背沙丘的設計裡念,斜緩的屋頂,象徵十三行人生活在河海交界的沙丘之地.想像一下,當他們第一次看到從海面上忽然浮出水面,龐然大物的鯨背時,該是多麼驚恐無措.博物館的一側是台灣海峽,另一側遠眺觀音山,拾級而上,視野遼闊,這也算是展覽的一部份,和一般博物館僅僅只有室內展出,很不一樣.

我很喜歡這座小巧精緻的博物館,無論是建築物本身,還是展出內容.這不禁讓我想起號稱東南亞最大的考古博物館,由後現代主義大師 Michael Graves 所設計,位於台東卑南鄉的國立史前博物館.空間大而無當,展品蒼白空虛,參觀人數和使用率更是低的可憐,我很想問,台灣真的需要砸下大錢爭這個第一嗎?


整個設計理念來自 "船"

簡約的清水泥模板

居高臨下看模擬考古遺址

汙水處理廠

遠眺台北港

十三行人是海洋的民族

十三行遺址和觀音山的大坌坑遺址有關聯

留言